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中水淮河公司总工程师赵永刚:以匠心书写水利华章,凭实干铸就劳模丰碑

作者:刘榴 梁炎彦发布日期:2024-12-02

1126日,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赵永刚被授予“全国水利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全国仅9人)。

赵永刚同志政治素质过硬,参加工作30年以来,时刻以党的水利事业为重,讲政治、讲忠诚、顾大局,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为推动水利事业的持续发展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平凡中铸就伟大,在坚守中彰显不凡。


“舍小家为大家”---新时代水利事业“奉献者”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20085月,作为水利部淮委支援汶川抗震救灾震损水库应急处理专家组副组长,赵永刚同志冒着余震不断的风险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在随时随地都有滚石滑坡的巨大危险下,他克服通讯不畅、道路不通、给养不足等重重困难,翻山越岭,日晒雨淋,风餐露宿舍生忘死迎难而上竭尽全力排查险情、摸清情况、评估研判、制定方案,完成了多座震损水库的应急处理方案设计,避免了洪水次生灾害的发生,确保了震区水库和灾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用实际行动充分诠释了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水利精神,并且用出色的工作表现在抗震救灾现场光荣的“火线入党”。在欢迎淮委援川抗震救灾工作组凯旋座谈会上,时任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的钱敏这样称赞到:“我相信,全委干部职工都会为你们的精神所感动。”


“守初心护安澜”——新时代水利事业“守护者”

“我是党员,我必须带头上 ”。20207月,安徽颍上戴家湖涵出现险情,他作为防汛专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迅速对周围环境展开勘察,面对湍急的水流一次次冲走封堵沙袋的情况,他仔细测量水位、流速与涵闸状况。随后,他回到临时指挥所,眉头紧锁,口中念念有词,计算着高速水流和风浪的冲击力,在稿纸上快速勾勒出抢险方案图纸,规划引流泄洪的走向,每一个数据都经过深思熟虑,每一处安排都严谨精准,在紧张的氛围中,一份份科学合理的抢险方案逐渐成形,封堵出水口、开挖养水盆、构筑月牙堤等四套方案先后制定,最终控制了戴家湖涵闸险情,确保了戴家湖洼地内7个行政村和1.6万亩耕地的安全,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让流域人民看到了科学治水的希望和信心。

“持匠心运巧思”——新时代水利事业“开拓者”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作为对口帮扶单位的专家代表,赵永刚同志积极发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多次赴西藏等地开展技术帮扶工作。他无畏缺氧带来的身体挑战,以超越海拔高度的境界和专业素养,为当地水利事业的发展不懈努力。他站在拉萨河边的土地上,仰望布达拉宫,心中满是敬畏与灵感,他精心考量,从布达拉宫的建筑中汲取智慧,将红白配色以柔和的色调、简约的形式融入拉萨河1号闸工程的建筑外观,既保留那一抹标志性的色彩印象,又避免过于浓烈的视觉冲击。在空间布局上,巧妙地安排拉萨河1号闸工程建筑的高低层次与布达拉宫依山而建的错落感相呼应。在装饰细节处,以低调精致的手法点缀,让拉萨河1号闸工程宛如从这片文化厚土中自然生长,与布达拉宫遥相辉映,共同诉说着拉萨的历史与未来。


“择一事终一生”---新时代水利事业“逐梦者”

“饱经岁月沧桑,信仰历久弥坚 ”。自参加工作以来,赵永刚同志克服困难长期奋战在水利一线。作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先后完成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引江济淮一期工程、河南省出山店水库工程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作为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设计负责人,他带领设计团队现场封闭办公近百天,不断优化设计方案,解决了淮安枢纽新老地涵施工期安全问题以及目前国内软土地基上最深地下连续墙的设计和施工复杂技术难题,为工程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对完善淮河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保障流域区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赵永刚同志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在他钟爱的水利规划设计领域敢于担当、勇于进取、甘于奉献,默默耕耘数十载,正以满腔的热情迎接未来一项项水利工程的考验。